top of page

2024/10/27 得勝生活【11】得著神所賜美好的產業

莊士賢 牧師

經文

詩篇 16篇 5-6節


耶和華是我的產業,是我杯中的分,我所得的你為我持守。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這兩節經文提到二種產業: 神是我們的產業、 神所賜的產業,第5節說是我杯中的「分」,「分」這個字源自以色列十二支派分配土地的時期,那時每一個支派得到屬自己的產業。弟兄姊妹,上帝按著他的旨意量給了大衞產業,同樣的,當以色列人出埃及、過曠野,進入應許之地之後,神也按十二支派量給他們產業。以色列十二支派是由以色列第三代始祖雅各的12個兒子發展起來的各個部落,其中第11子約瑟後來成為埃及首相,成為極為重要的一支派而得到了兩份家產,分別由其子以法蓮瑪拿西繼承,而後來由於雅各三子利未成為耶和華揀選的祭司,不參與分配土地,住在其他支派之內,故而總數還是12個支派。今天的經文中我們看到大衛以信心來領受神所賜的美好產業。


同樣地,十二支派分地之後,以色列人以信心來領受神所賜的流奶與蜜豐盛之地。弟兄姊妹 你是否如同大衛一樣認為神所量給你生命中的一切是美好的呢?「用繩量給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我的產業實在美好。」

神所賜給你我生命中的產業包括:家庭 婚姻 孩子 孫女 工作 財富 健康 課業 ⋯若幸福指數~1至10,你目前的幸福指數幾分呢?


當這些以色列各支派分完地之後,並不是大家都滿意,有些支派就開始抱怨、不滿了!今天早上就要從以色支派分地的經文的記載來學習:如何領受神所賜給你我生命中美好的產業。


一、感恩接受 ~約瑟支派(以法蓮+瑪拿西)


約書亞記17:14「 約瑟的子孫對約書亞說:耶和華到如今既然賜福與我們,我們也「族大人多」,你為甚麼但將一鬮一段之地,分給我們為業呢?」

 

「拈鬮」的希伯來文意思是「抽籤」。舊約時代,真神傳達意旨的方式有許多,除了藉由先知傳達外,也採用異夢、烏陵與土明,來尋求神的指引。此外,還透過「拈鬮」的方式來尋求神的心意。約瑟支派的確「族大人多」以法蓮+瑪拿西 = 85200人,的確最多,但這樣的分配乃是按神的心意:但約瑟支派認為所分得的地業太小。約瑟的子孫抱怨自己只有「一鬮一段之地」,可能還想再拈「一鬮」。但這「一鬮一段之地」聽起來很少,其實是迦南最大、也是最肥沃的地段。 


約瑟支派可能想起了年邁的先祖雅各關於多給他一份產業的應許和預言(創48:21-22)「以色列又對約瑟說:我要死了,但神必與你們同在,領你們回到你們列祖之地。並且我從前用弓用刀,從亞摩利人手下奪的那塊地,我都賜給你,使你比眾弟兄多得一份。」但同時他們也似乎忘記了自己的支派已經在約但河東得到了一份產業(只看沒有的;不看有的)


約瑟支派可能把自己的產業與猶大支派進行了比較。(比較的心)他們可能認為約書亞作為一個以法蓮支派的人,應該給他們特殊的照顧。但約書亞沒有屈從以法蓮和瑪拿西支派的要求(擁有特權/因為我的身份,因為⋯⋯所以我要和別人不一樣)自私和貪婪往往會使人忘記已經得到的東西。


分完地~沒有人是百分百滿意;同樣的,沒有人的出生及成長是完美的⋯生命、生活中有許多我們不滿意,不能接受⋯甚至是比較、質疑、抱怨、不滿、忿怒、⋯如同約瑟支派。

但要~感恩接受,要為神所量給我們的地界、產業學習感恩。不容易,但神可以幫助改變我們,喬伊斯邁爾牧師是很好的榜樣。


她從小到18歲,長期被親生父親性侵,這樣的孩子能夠走的出來嗎?在她八、九歲的時候,她流著淚自己走到台前悔改信主,後來喬伊斯邁爾完全得到上帝的醫治,如今她擁有50年的美好婚姻,四個兒女都在事奉神,她享受她的人生,並且在神國度中大有貢獻。當她以為已經完全饒恕她的父親時,神又感動她照顧父母直到終老!喬伊斯邁爾又一直照顧他們的起居、醫療,管接管送。並且帶了她父親信主,為他施洗!當時為了安頓父母,花光了他們多年的積蓄。但他們並沒有因順服神而陷入經濟的困難,今天,喬伊斯邁爾和先生過著豐富滿足的生活,且成為世界知名的講員,祝福了許許多多人的生命。


沒有人的出生及成長是完美的⋯生命、生活中有許多我們不滿意,不能接受⋯甚至是比較、質疑、抱怨、不滿、忿怒、⋯如同約瑟支派。但要~感恩接受 要為神所量給我們的地界、產業~學習感恩。喬伊斯邁爾牧師可以得到極大的祝福,我們也可以,你的孩子⋯也可以。不要像約瑟的子孫,享受了比其他各支派更大的恩典,但他們卻把恩典當作理所當然的,不但不知感恩,反而發怨言;不但不反省自己,反而一味地強調客觀理由。約瑟的子孫後來越來越驕傲,不斷招來災難,最終在恩典中失落,被神趕出了應許之地。你要選擇抱怨或感恩呢?


二、努力發掘~便雅憫支派


約書亞記18:11-13 「 便雅憫支派,按著宗族拈鬮所得之地,是在猶大,約瑟子孫中間。 他們的北界,是從約但河起,往上貼近耶利哥的北邊,又往西通過山地,直到伯亞文的曠野。從那裡往南接連到路斯,貼近路斯,(路斯就是伯特利)又下到亞他綠亞達,靠近下伯和崙南邊的山。」便雅憫(人少 小支派)便雅憫支派:45,600人


便雅憫夾在兩大支派中間(猶大、約瑟)-壓迫感極大,夾在兩個大哥中間,地處險峻的中央山地與高原地區,能耕作的土地極少,降雨量不足,狹小不好耕作。事實完全是如此嗎?不用心或眼光短浅的人往往會輕看便支派所得之地(求神打開我們屬靈的眼睛)其時便雅憫支派受到最好保護,支派及地形有(沙漠、海)為保護<東西>各有约旦河、鹽海和沙漠作天然的屏障<南北>有兩大支派作保護。我們要努力發掘生命中神所賜的美好。建興弟兄原本是平凡的孩子,但他很認真倒垃圾,不管有排他跟沒有排他,他幾乎只要他在都會去倒或協助,而且有時候他下課很晚,他還會拼命趕回教會到垃圾。他的態度感動了不認識教會的家長,把孩子送到陪讀班來!並且,建興從16歲開始,就擔任國中陪讀班的助教和重要同工。


不用心或眼光短浅的人往往會輕看便支派所得之地,便雅憫支派受到最好保護。弟兄姊妹:或許你現在的生命就如同便雅憫支派一樣,你要努力發掘:不管是你自己或是你的孩子、孫女或者是教會的同工、職場上的同事、下屬⋯日後成為北國聖地的伯特利 

及所羅門建聖殿的耶路撒冷(聖地)


十多年前(近二十)人生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到加拿大溫哥華~世上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發現加拿大很缺傳道人,雖然後來我拿到楓葉卡,但最後仍選擇回到台灣。親愛的弟兄姊妹,你是否如同便雅憫支派一樣,我們所得著的,所追求的是從世人的或世界的角度來看它~當我們信主之後,應當從屬靈的角度看; 而不再是從世界及世人的角度看。你如何看待你的生命?你如何看待你在教會所做的?你如何看待你所追求的人生目標?「你們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 (歌羅西書3:2)


哥林多後書4:18 「 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乃是顧念所不見的,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所不見的是永遠的。」不但如此,我也將萬事當作有損的,因我以認識我主基督耶穌為至寶。我為他已經丟棄萬事,看作糞土,為要得著基督。

     

三、樂於分享 ~ 猶大支派


為西緬支派的人,按著宗族,(捻)拈出第二鬮,他們所得的地業,是在猶大人地業中間。( 約書亞記19:1)


猶大支派是樂於分享的支派;但它也得了哥哥西缅支派的回饋。就如林前12:23-24 「身上肢體,我們看為不體面的,越發給他加上體面,不俊美的,越發得著俊美。我們俊美的肢體,自然用不著裝飾,但神配搭這身子,把加倍的體面給那有缺欠的肢體。」過去我在母會也牧養青少年,挑戰很大,曾經接待一位高一小弟兄到我家住八年~感謝主!他後來不僅大學畢業,找到好工作,也買了房子;現在過的很幸福。


八年的時間開放家庭給孩子,坦白說挑戰是很大的是難度很高的。但是上帝的恩典跟祝福更大。「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裡,因為你們用甚麼量器量給人,也必用甚麼量器量給你們。」路加福音6:38


在加拿大經歴更大的恩典及祝福,有對基督徒夫婦無條件也開放他們的家庭、車子、水電, 神供應一切所需,住了二年多 ~如同猶大支派是樂於分享的支派,是有福的!在四福音中,都記載著五餅二魚的神蹟,但馬太、馬可、路加的作者卻完全沒有記載,是誰拿出了五個餅兩條魚的?同樣的,今天我們談到了猶大支派是樂於分享的支派,西緬支派感受到了,也回饋了!但今天,請問:我們與別人分享,對方一定可以感受明白/接受/珍惜你的善意/好意嗎?


正如陪讀班的孩子免費的接受了服務,可能從小學到國中,但是不是每一個家長都懂得回饋感恩呢?不一定。

親愛的弟兄姊妹,或許今天你所作的(小組長/組員⋯父母/孩子、另一半)所付出的一切一切,或許人不紀念、人不在乎、人不一定記得、人也不珍惜、人也不一定會回饋,或感恩!但神永遠不會忘記你所做的一切⋯神必定記念。(不管人看的見看不見,神他看見了!)


加拉太書6:9-10 「我們行善,不可喪志,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猶大支派產業的地形和氣候差別巨大,有山地、丘陵、平原、旱地、曠野,但每個(宗族)都「按著宗族拈鬮」(1節),「順服」地接受神量給自己的分,並且忠實地記錄下來傳給子孫後代。順服帶來什麼結果?


「猶大支派按著宗族拈鬮所得之地,是在儘南邊,到以東的交界,向南直到尋的曠野。」(約書亞記15:1)


神的百姓若「順服」神的安排、遵行神的律法,神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田野的樹木結果子」(利二十六4),叫每個地方都成為「流奶與蜜之地。」


今天不管你我出生、成長背景如何,願遵行神的律法,都可以不僅得生命,更豐盛(得勝榮耀)的生命。


利未記26:3-5 「你們若遵行我的律例,謹守我的誡命,我就給你們降下時雨,叫地生出土產,田野的樹木結果子。你們打糧食要打到摘葡萄的時候,摘葡萄要摘到撒種的時候,並且要吃得飽足,在你們的地上安然居住。」今天,神賜給我們的應許之地也各不相同,每個人都面臨不同的豐富和難處:山地崎嶇難行,曠野乾旱缺水、平原強敵環伺。只要我們存著順服、感恩和敬畏的心,神所量給我們的分都能造就我們的屬靈生命:


在山中

可以得著「上古之山的至寶,永世之嶺的寶物」(申三十三15)

 

在海裡

可以得著「海裡的豐富,並沙中所藏的珍寶」(申三十三19)

 

在平原

可以學習在豐富和安逸裡抵擋貪慾和敗壞,

 

在曠野

可以在艱苦中經歷與神獨處的甜美。


「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四13)


小組討論

如何得著美好的產業?

ㄧ 【感恩接受】~約瑟支派

二 【努力發掘】~便雅憫支派

三 【樂於分享】~猶大支派

教會名稱  統編-02.png

02-24578155

頁尾-02.png
  • YouTube
  • Instagram

©2019 by 碇內浸信會

bottom of page